网站首页 | 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
首页 > 财经 > 国内财经 > 正文

教师节敬金少余:琴音润桃李,匠心传雅韵

2025-09-10 23:45www.idacai.com来源:东方财经网作者:综合浏览:

寄语

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里,古琴是一枚浸满雅意的明珠,既藏着 “巍巍乎若太山” 的豪迈,也蕴着 “洋洋乎若江河” 的婉转,承载了千年文人的风骨与情怀。而在鉴湖之畔的鉴湖琴社,金少余老师就像一位执着的守珠人,以初心为线,以匠心为梭,将古琴的魅力织进教学日常,也织进无数学子的心中。每逢教师节,琴社里总有学生前来拜访恩师—— 那些温润的琴音与真挚的笑容,正是他多年坚守最好的回响。

01 以初心为引 让古琴教学扎根生活

初见金少余老师,便会被他身上那份 “温而厉,威而不猛” 的气质打动:指尖沾着琴香,谈吐藏着雅趣,聊起古琴时,眼里总闪着光。“古琴从不是博物馆里的‘古董’,它该是案头的伙伴、心头的慰藉,能陪人度过每个寻常日子。” 这是他常说的话,也是他教学的起点。

在鉴湖琴社的课堂上,从没有 “死记硬背的乐理”“急于求成的技法”,只有 “讲故事般的浸润” 与 “手把手的耐心”。面对零基础的学生,金老师总爱从古琴的 “前世今生” 讲起:讲伯牙子期 “高山流水遇知音” 的惺惺相惜,讲嵇康刑场弹《广陵散》的悲壮傲骨,讲古人 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 的自在心境。“要弹好琴,先得懂琴的‘魂’—— 知道每根弦里藏着的文化,每个音里裹着的情感。” 他总这样引导学生。

技法教学上,金老师更是出了名的 “细”。初学者分不清 “抹、挑、勾、剔”,他便拉过学生的手,一遍遍调整指型,还用生活里的小事打比方:“‘抹’要像摸小猫的背,轻而有温度;‘挑’要像拈起一片花瓣,脆而不生硬。” 为了让学生读懂琴曲的意境,他还会带学生 “走进曲子里”:弹《平沙落雁》时,让大家闭上眼想象 “雁群掠过长空,落在江边沙滩” 的静谧;练《梅花三弄》时,和学生聊 “梅花顶雪绽放” 的韧劲,让琴音里多几分风骨。

有位学生至今记得,刚学《秋风词》时,手指僵硬得像 “生了锈”,弹得断断续续,越练越急,差点把琴谱扔了。金老师没批评,只是笑着递过一杯茶:“别急,古琴是‘慢热’的朋友。你看这琴弦,刚上弦时音色发紧,弹得久了,才会透出温润的‘松透感’;你的手指也一样,慢慢来,总能和琴‘磨’出默契。” 那之后,她从 “散音” 练起,指尖酸了就歇会儿,节奏错了就重调,慢慢的,《秋风词》的旋律从生涩变得流畅。如今,这位学生总把金老师的话传给新学员:“学琴急不得,心定了,琴音才会顺。”

02 以传承为任 让古琴文化薪火相传

“传琴,不只是传‘怎么弹’,更要传‘为什么弹’—— 传那份‘以琴修身、以音明心’的文化精神。” 这是金少余老师刻在心里的话,也是他多年来四处奔走的初心。

他从不愿把古琴 “关” 在琴社里。这些年,校园、社区、文化馆、图书馆,都留下过他带琴讲学的身影:去小学时,他会让孩子们轻轻拨动琴弦,感受 “宫商角徵羽” 像 “五个会唱歌的小伙伴”;进社区时,他给老人们弹《渔樵问答》,聊 “渔樵劳作、烟火对答” 的自在,让老人们笑着说 “听着琴,真好像身临山水之间”;到文化馆办展时,他会指着不同年代的古琴,讲 “唐代琴浑厚、宋代琴清亮”,让观众凑上前看琴身上的 “断纹”,说 “这是时光给古琴盖的章”。

就在前几天白露节气,金老师还牵头办了一场融烟火与雅致于一体的白露雅集——“白露琴宴雅集”,当市井烟火里的饺香,漫入清雅隽永的琴音,因为古琴,让这个初秋有了别样的暖意。雅集散后,琴友们纷纷表示“今日太畅快了,饺子暖了脾胃,琴音润了心田,这般雅集,真想多来几次!”

除了 “走出去”,金老师还在 “沉下心” 做一件事:整理老琴曲,尤其致力于绍兴派古琴艺术的抢救与传承。作为土生土长的绍兴人,他深知绍兴派古琴 “清和雅正、温润内敛” 的独特风格 —— 讲究 “指力沉实而不刚猛,音色通透而含韵味”,多融入绍兴水乡的灵秀之气,像《归去来辞》《苏门长啸》等传统曲目,更是带着浓郁的地方文化印记。可这些年,他发现不少绍兴派老琴曲藏在泛黄的古籍里,有的乐谱残缺不全,有的指法标注模糊,连熟悉这些曲子的老琴家也越来越少,“再没人管,绍兴派古琴的这些‘宝贝’可能就真的断了根”。

为了留住这份 “乡音琴韵”,金老师跑遍了绍兴本地的图书馆、文化馆,还专程去杭州、苏州等地的古琴馆寻访,翻找记载绍兴派琴曲的古籍文献;他多次登门拜访绍兴仅存的几位老琴家,带着录音设备,听他们回忆老曲子的弹法,哪怕是零散的乐句、模糊的指法细节,也一一记录下来。

整理完曲谱,金老师还会结合现代人的演奏习惯,在坚守绍兴派核心风格的前提下,对部分复杂指法做适度简化 —— 比如将原本需要频繁 “走手音” 的段落,调整为更易掌握的 “缓进” 指法,既保留 “温润绵长” 的韵味,又让年轻学员更容易上手。“不是要改传统,是想让更多人愿意靠近绍兴派古琴,先能弹、爱弹,才能谈传承。” 他总这样解释。如今,经他整理的《归去来辞》《苏门长啸》等绍兴派琴曲,已成为鉴湖琴社的经典教学曲目,不少学生弹着这些曲子,也慢慢爱上了家乡的文化,这让金老师格外欣慰:“能让绍兴派古琴的声音传下去,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绍兴还有这样好的琴曲,值了。”

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学琴,金老师总忍不住欣慰:“以前怕古琴没人学,现在看,喜欢的人越来越多,还有大学生、上班族专门周末来学,这就好。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,是一辈辈人接着做,古琴的火才能一直烧下去。”

03 以匠心为尺 让古琴情怀温暖人心

在学生眼里,金少余老师不只是 “教琴的老师”,更是 “懂心的引路人”—— 他教的不只是琴技,更是 “怎么用琴养心,怎么用心做人”。

他常和学生说:“弹琴时,手要稳,心更要稳。手指跟不上节奏,是因为心太急;琴音没感情,是因为没把自己放进曲子里。做人也一样,做事急了容易出错,待人冷了容易疏远,得像调琴一样,找到‘刚刚好’的度。” 他还爱用调弦打比方:“弦调太紧,一弹就断;调太松,弹不出音。人生也是,太急功近利容易累,太懈怠懒散容易荒,得找到自己的‘音准’。”

这些年,金老师教过的学生,有的成了专业古琴老师,在别的城市开了琴社,把他的教学方法传下去;有的在学校当音乐老师,把古琴课开进了课堂;还有的只是普通上班族,每天下班回家弹半小时琴,说 “弹完琴,一天的累都没了”。不管走多远,每逢教师节,大家总会记得问候金老师:有人发消息说 “老师,我今天给学生弹了您教我的《良宵引》”;有人发个朋友圈,说 “谢谢您让我爱上古琴,现在琴成了我最好的朋友”;还有人专门回琴社,弹一曲他教的琴曲,说 “老师,您听听,我是不是比以前弹得好点了”。

每次收到这些问候,金老师都会笑着点头:“只要你们能从古琴里得到快乐、得到力量,我就满足了。”

结语:琴音不息,匠心永存

又到教师节,鉴湖琴社的窗里,依旧飘出清亮的琴音 —— 金少余老师正陪着新学员练《秋风词》,手指轻轻扶着学员的手,一点点调整姿势,像多年前一样。

他就像鉴湖旁的一棵老松,守着古琴,也守着传承:用初心教好每一堂课,用匠心做好每一件事,让古琴的雅韵,顺着指尖,传给一个又一个学生,也传给一个又一个春天。

“只要有人愿意学,我就一直教下去。” 金老师的话,像古琴的 “散音”,朴实却有力量。这份坚守,是对古琴的热爱,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担当。这个教师节,让我们向金少余老师致敬,也向所有像他一样 “以心传艺、以情传文化” 的守护者致敬 —— 愿琴音永远清亮,愿匠心永远滚烫,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在传承中永远鲜活。

免责声明: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大财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“来源:大财网”和作者姓名。 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大财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。 3、大财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用户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与大财网无关。4、大财网友情提示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!

Copyright ©2009-2025Idacai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大财网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,风险自负。